一日遊山線
臺東森林公園→國際地標(臺東海濱公園)→卑南大圳親水公園→原生應用植物園
→富源觀景台→卑南文化公園→知本溫泉→初鹿牧場→鹿野高台觀光茶園
→關山親水公園→池上飯包博物館→伯朗大道(金城武樹) →大坡池
臺東森林公園
|
開闊的臺東森林公園距離臺東市僅幾分鐘車程,沿著馬亨亨大道即可到達,是一處令人流連忘返的公園,沒有過多的人工造景,觸目所及盡是讓人心情舒暢的自在氛圍。滿是綠意的臺東森林公園,非常適合騎著單車悠遊,享受一場與自然共舞的時光。
美麗的臺東森林公園擁有一整片濃密的木麻黃,因此又有「黑森林」之稱,這片優雅的樹林與海濱公園連成一氣,成為臺東市最大的公園。木麻黃細長的枝葉隨風搖曳,綠意迎面而來,騎著單車,隨著眼前的小徑任意恣遊,看著慢跑的人,散步的人一一經過,這裡可謂是運動者的天堂。
|
國際地標(海濱公園)
|
佇立在臺東海濱公園的國際地標,融合地景與公共藝術,標誌臺東獨特的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觀,獨樹一格的藤編屋頂造型讓人眼睛一亮。國際地標靜靜佇立海岸,白天,它迎接清晨的第一道曙光,夜晚,暈黃燈光照耀,輝煌燦爛,彷彿期盼著世界的眼光。
國際地標座落在臺東海濱公園,園區內有人文主題步道、劇場、廣場、湧泉地景以及公共藝術,是一處以「人」為主的空間,空間設計與一望無際的太平洋相互呼應,人們可以在這裡駐足聽濤、賞海,感受海洋氣息,清晨時分,與國際百年地標一起迎接曙光,開始活力的一天。這裡也是藝文表演的絕佳舞臺,音樂與海潮聲交織成動人的樂章,舞臺下的聽眾隨著音樂搖擺身體,一起享受音樂無國界的自由氣氛。
|
卑南大圳水利公園
| 卑南大圳堪稱臺東最大的水利工程,與鄰近的利吉惡地、小黃山位在相同的地帶。卑南大圳引進卑南溪,將之灌溉整個臺東平原,全長9公里餘,呈現「排梳型」的分布結構,是一條水利兼具防洪功能的灌溉溝渠。
卑南大圳是一個具有歷史的水圳,它最早建於明治31年(1898年),經歷多次更修。當時的卑南鄉屬於特別行政區,漢人禁止進入開墾,直到昭和11年(1936年),日人為求軍糧補給再次整修,昭和16年竣工,水圳規模擴大,才有大批漢人移入,建立聚落。
|
原生應用植物園區
|
【台東原生應用植物園】位於台灣珍貴藥草的故鄉-台東,這是一塊天然無污染的處女地,於日據時代即為日本人的藥草重鎮,由於特殊的黑潮、海溝、東北季風及太平洋暖流等天然氣候的優良條件,使台東孕育出超過1000多種珍貴的藥草植物。
創立生物科技憑藉著「無汙染有機栽種」及「生物科技」技術發展出完整的藥用植物種原培育技術並提升台東農業的附加價值,推廣出一系列預防疾病及對人體健康有幫助之高科技養生保健食品,以達到健康、休閒、知性、生技的【原生精神】。
|
富源觀景台
|
沿著臺東縱谷的197號公路走,大約在56公里處,可以看見富源觀景台,這裡是一處新興的景點,很適合停車駐足,做為遊途中的休息站,觀賞360度的臺東美景,也很適合做為觀察臺東地理環境的據點。
觀景台由木棧平台和涼亭構成,身處富源觀景台,可以眺賞都蘭山,都蘭灣圓弧的灣口亦清晰可見,若天氣晴朗,甚至能遠望綠島。觀景台的另一邊,可以看見卑南溪、小黃山、利吉惡地等獨特地理景觀,錯落有致的民房散落平原之間,站在這置高點,望盡臺東平原與東海岸景致,感受人的微渺與天地的廣闊。倘若選在秋冬造訪,有機會能見到大冠鷲、鳳頭蒼鷹等猛鷹遨天際。
|
卑南文化公園
| 卑南文化公園座落於南王里文化公園路,佔地18公頃,民國64年臺東縣政府將卑南遺址列為地方古蹟,68年再提升為臺灣地區三級古蹟,緊鄰的月形石柱區是國家一級古蹟。在卑南遺址成立之卑南文化公園已對外開放多年,屆時不僅有助於台東觀光事業的發展,也可讓國人親睹具體的台灣歷史遺蹟。
卑南遺址為全台規模最大,地下出土文物最豐富的遺址,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墓葬群遺址。主要內容為距今兩、三千年前,卑南新石器文化時期先民的墓葬區和住宅區;目前已挖出的石棺數目超過400具,並發掘出台灣第一間史前人類住屋,而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更不計其數。從遺物豐富的造型、精細的手工,和死後厚葬的習俗,可窺探當時高度的文明。
|
知本溫泉
| 知本溫泉位處知本溪的溪谷,早年在河床上即有溫泉汨汨冒出,知本溫泉水質屬鹼性碳酸泉,無色無味無臭,知本溫泉水溫可高達百度以上,知本溫泉水質極優,可促進血液循環、鬆弛肌肉關節、舒壓解勞,知本溫泉並素有『東台第一景』的美譽;知本溫泉區內擁有峽谷、瀑布、森林遊樂區等自然景觀,而知本溪將知本溫泉區分為內外二區,內溫泉區雖然開發較晚,但因已有五星級的溫泉觀光飯店進駐,已自成一區,而外溫泉區,各型溫泉旅館、飯店林立,不論是住宿、泡湯或SPA都非常方便。 |
初鹿牧場
| 初鹿牧場相當遼闊,牧場內設有露天茶座、露營烤肉區和森林浴場,並供住宿。規劃有乾草製造區、青割牧草區、放牧飼養區和森林步道區。除了恬靜自然的原野風光;初鹿牧場除了乳牛為特色之一外,還劃分為露營區、產品販賣部、鳳梨園、茶園、檳榔2園、枇杷園和竹林等區域,適合露營渡假;牧場一隅的森林區,設有涼亭與森林步道,徒步一周僅需15分鐘,是極佳的休憩乘蔭之所;初鹿牧場的遠處錯落著紅瓦房,倒映著藍天白雲,使人彷彿置身歐洲莊園,清靜而優閒,每至假日人潮洶湧,是遊客到台東必遊的風景點。 |
鹿野高台
| 鹿野高台觀光茶園位於鹿野鄉高台路46號,鹿野古稱「鹿寮」,新武呂溪及鹿野溪在此匯成卑南大溪,由於日夜溫差大且無空氣污染,所以非常適合茶樹生長。產茶量每年可採收六次。民國71年,當時任省長的李總統巡視鹿野時,特別予以命名「福鹿茶」。此外,台東現有的飛行傘、滑翔翼練習場,皆位於觀光茶園一帶,假日來此,常可見到花花綠綠的飛行傘翱翔天空,為茶園增色不少。近年來於此處大草原舉辦的熱氣球嘉年華會,更是使這裡聲名大噪。 |
關山親水公園
| 關山環保親水公園位於關山車站後方新武呂溪畔,佔地約32公頃,共劃分為動態區、靜態區兩大部分。 動態區內以親水活動為主角,硬體則有人工河道、地面噴泉、小瀑布、划船區等,其規模及多樣性毫不遜於宜蘭冬山河,故動態區亦被為親水公園;此區內另有宛若立於水面的表演廣場、造型獨特的船形大門與蘭嶼獨木舟吊橋相映成趣,是親水水園最具代表性的標幟,而遊客服務中心採金字塔造型的天窗設計,不僅造型特別,內部尚有民俗文物展示及關山全鎮旅遊導覽等服務,遊客可多加利用。 |
池上飯包
| 位於台9線上的悟饕池上飯包原創老店,是集山企業於民國89年合併老字號的池上飯包老店後開設的,除了一樓寬敞舒適的用餐區,以及池上特產販賣區外,二樓更規劃為介紹池上飯包歷史沿革的飯包博物館,除了圖片文字介紹,還有早期農具與炊具的展示。 隨著時代改變,現在悟饕池上飯包採用統一採購,嚴格把關的原物料,包括精選悟饕米(高雄139、台梗205號與香米用獨特比例混合)、黃金雞、安格斯黑牛及CAS冷凍肉品、蒲燒鰻、高山高麗菜、醬瓜、嫩薑等食材,創造出更豐富多元的菜色,唯一不變的就是用心做出好吃飯包提供給出外人的精神。 |
伯朗大道(金城武樹)
| 臺東縣池上鄉的一條田園小路,因拍攝了伯朗咖啡的廣告而廣受歡迎,被譽為是一條「翠綠的天堂路」。廣大翠綠的稻田,路旁沒有一支電線桿,真真實實感受到一望無際,不僅有著拍照的好景色,更能帶著心靈遠離喧囂擾嚷,親身體驗一次放鬆的純粹。
微風吹拂,一整片稻子隨之晃動,還以為這樣子美麗的鄉村景緻已僅存於記憶中了,但它真真實實的就位於臺東縣的池上鄉。
來到有著米之都的池上,不僅可以去參觀到稻米的碾製過程、體驗DIY活動等等,伯朗大道更是不容錯過的一大拍照地點。躺在兩旁是一望無際稻田的馬路上,開闊的視野似乎也撫慰了心靈,像波浪般起伏的鮮綠稻子,讓人彷彿置身在一片翠綠的海洋裡。
|
大坡池原名「大陂」,又稱「大埤」,位於池上東側,緊鄰海岸山脈錦園河階崖邊,是因池上斷層活動而形成的斷層池,水源則來自新武呂溪沖積扇末端的伏流。池水向北側低地流出,成為秀姑巒溪的源頭之一。「池上」這一地名即源自大坡池,早年池上便當裡的魚蝦,也是來自大坡池。
根據文獻記載,日據時期大坡池的面積曾廣達55公頃,湖內魚、蝦豐富,遍生荷花、菱角;光復後,還曾以「池上垂綸」名列台東十景之一。可惜後來因「大坡大排水溝」水利設施完成,加上天然淤塞與其他人為因素,使得大坡池池面日益縮減。
大坡池為一內陸淡水草澤地,由於天然環境良好,因此動、植物等生態資源十分豐富,各種水生植物與鳥類、蛙類及淡水魚蝦等物種繁多。在台東縣政府的規劃與整治下,目前大坡池水域面積約有20公頃,週邊護岸及濕地也有20公頃左右,設有環湖步道與自行車道,是進行植物觀察、賞鳥、垂釣、健行、騎自行車等休閒活動的理想場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